近年來,能源危機日益凸顯,可再生能源成為科學家亟待解決的大問題。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都是有前景的研究對象。與鋰(Li)離子電池相比,鈉(Na)的豐富性和低成本使得Na離子電池在智能電網和大規(guī)模儲能應用中大有前途。然而此類電池的性能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,尤其是對于鈉離子層狀氧化物,這激發(fā)了對高組成多樣性的探索。組成如何決定結構化學對電化學性能起決定性作用,但很難預測,特別是對于復雜的組成。針對目前的關鍵問題,今日,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(第一單位)研究員胡永勝、陸雅翔,哈佛大學Alán Aspuru-Guzik,波爾多大學Claude Delmas,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Marnix Wagemaker以“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-ion batteries”為題在《Science》上發(fā)表文章。

我們介紹了陽離子勢”,該勢能捕獲了分層材料的關鍵相互作用,并使預測堆疊結構成為可能。通過合理設計和制備具有改進性能的分層電極材料可以證明這一點。當堆疊結構決定功能特性時,此方法為堿金屬層狀氧化物的設計提供了解決方案。

今日《Science》重磅!中科院物理所胡永勝&陸雅翔——鈉離子電池突破性進展

自1980年以來,通式為LiTMO2的鋰離子層狀氧化物已成為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主要家族。TM代表一種或多種過渡金屬元素,可促進與鋰離子(脫)插層相關的氧化還原反應。通過邊緣共享的TMO6八面體構建分層結構,形成重復層,在這些重復層之間,鋰離子位于八面體(O)氧環(huán)境中,從而導致所謂的O型堆疊。該結構具有很高的成分多樣性,可提供可調節(jié)的電化學性能,其中著名的例子是LiCoO2和富Ni的LiNiyCozMn(Al)1-y-zO2。

陽離子電勢及其在Na離子層狀氧化物中的用途

層狀氧化物(NaxTMO2)是很好的鈉離子電池電極的候選。但是,對于鈉離子氧化物,除O型外,還會發(fā)生P型堆積,其中P型是指棱柱形Na離子配位(圖1A)。這些堆疊顯示出截然不同的電極性能,其中,最廣泛研究的分層堆疊模型為P2和O3型(圖1A),分別指ABBA和ABCABC氧堆疊。P2型氧化物通常可提供更高的Na離子電導率和更好的結構完整性(與O3類似物相比),這是高功率密度和良好的循環(huán)穩(wěn)定性的原因。但是,與高Na含量的O3型材料相比,P2型電極的初始Na含量較低限制了第一次充電時的存儲容量。通常,O型和P型之間的結構轉變可能發(fā)生在(放電)過程中Na離子(脫)插入時發(fā)生,通常會降低循環(huán)穩(wěn)定性。相圖(圖1B)表明,TM或Na含量的很小差異可導致P2-和O3-型結構之間的過渡。

今日《Science》重磅!中科院物理所胡永勝&陸雅翔——鈉離子電池突破性進展

圖1.(A)晶體代表P2型(六角形)和O3型(菱形)層狀氧化物的示意圖。(B)考慮到Na含量,過渡金屬的氧化態(tài)和TM組成,代表性的P2和O3型Na離子層狀氧化物的陽離子電勢。

O3型氧化物

降低陽離子電勢表明,制備O3型結構的可能途徑是用Ti4+部分取代Mn4+(圖2A),其中Ti4+具有較低的離子電勢。通過典型的固態(tài)反應(材料和方法)成功地在預測的O3型結構中成功制備了NaLi1/3Ti1/6Mn1/2O2。值得注意的是,使用相同的方法無法將NaLi1/3Mn2/3O2合成為O3型結構(圖2B)。X射線衍射(XRD)圖證實了層狀巖鹽結構(圖2C),其中NaO2層與混合的[Li1/3Ti1/6Mn1/2]O2平板交替出現(圖2D)。

今日《Science》重磅!中科院物理所胡永勝&陸雅翔——鈉離子電池突破性進展

圖2.(A)Na-Li-Mn(Ti)-O氧化物的陽離子電勢分析。(B)目標NaLi1/3Mn2/3O2和標準參考的XRD圖譜。(C)NaLi1/3Ti1/6Mn1/2O2的XRD圖。(D)在[Li1/3Ti1/6Mn1/2]O2平板中以Li/Mn(Ti)有序排列的相應結構的示意圖。

P2型氧化物

陽離子電勢表明具有高Na含量的Na5/6Li5/18Mn13/18O2組合物應具有P2-型結構(圖3A),該結構確實已成功制備(圖3B)。迄今為止,以如此高的Na含量制備的層狀氧化物通常結晶為O3型結構。與O3型NaLi1/3Ti1/6Mn1/2O2相比,P2型結構的(002)峰向較低的衍射角移動,表明晶胞c軸的預期增加(圖3B)。XRD表明,這種P2型分層結構可以在六角形的P63空間群中索引(圖3C和D)

今日《Science》重磅!中科院物理所胡永勝&陸雅翔——鈉離子電池突破性進展

圖3.(A)Na-Li-Mn-O氧化物的陽離子電勢分析。(B)NaLi1/3Ti1/6Mn1/2O2和Na5/6Li5/18Mn13/18O2氧化物的XRD圖譜。(C)Na5/6Li5/18Mn13/18O2的XRD圖。(D)[LiMn]O中以Li/Mn有序排列的相應結構的示意圖。

堿金屬層狀氧化物的陽離子電勢相圖

將陽離子電勢擴展到其他堿金屬層狀氧化物Li離子和K離子,得到的相圖如圖4所示。發(fā)現陽離子電勢(公式1)從由于增加了屏蔽TMO2平板間相互作用的能力,因此K到Na到Li離子。因此,KxTMO2主要結晶為P2型,而LixTMO2主要結晶為O3型結構,而NaxTMO2是最顯著的家族,因為屏蔽強度位于P2-和O3型結構之間的臨界點。通過圍繞分隔線的聚類,分層電極的分布表現出明顯的趨勢(圖4)

今日《Science》重磅!中科院物理所胡永勝&陸雅翔——鈉離子電池突破性進展

圖4. 已報道的包括Li-/Na-/K-離子氧化物的堿金屬層狀材料

總結

離子電勢是離子極化的量度,主要反映了靜電能對系統(tǒng)的影響。因為P型和O型結構之間的主要區(qū)別是AO2(A,堿金屬)和TMO2平板之間的靜電極化,所以可以應用陽離子電勢方法來區(qū)分和設計材料,特別適用于Na離子層狀氧化物。

對于熵占主導的相,由機械研磨產生的無序化合物,或在特定條件下制備的氧化物,亞穩(wěn)相結構或非平衡相,以及TM的局部畸變(例如,由于Jahn-Teller對Mn3+的影響),陽離子電勢方法無法提供合理的指導。此外,陽離子電勢僅預測所提出的材料將以P型或O型結構結晶,并且一種組合物僅具有一種結構。實際獲得的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前驅物的性質和熱處理的條件/氣氛,這可能會導致化學計量和動態(tài)過程的差異,從而導致結構變化。需要進一步的結構信息來確定相應的材料在實踐中是否穩(wěn)定和/或可合成,并需要進行廣泛的研究。

此外,由于難以預測TM軌道的局部性質,特別是對于具有巨大構型空間的復雜TM成分,難以預測堆疊結構對密度泛函理論方法具有挑戰(zhàn)性。使用陽離子電位來調節(jié)TMO2平板間的相互作用,為分層材料的重要分類做出了貢獻。目前已知的層狀材料是低鈉含量(x= 2/3)的P2型氧化物或高鈉含量(x = 1)的O3型氧化物。通過提出的陽離子電位進一步探索高鈉含量的P2型氧化物和低鈉含量的O3型氧化物。

 

全文鏈接:

https://science.sciencemag.org/content/370/6517/708

相關新聞

微信
微信
電話 QQ
返回頂部